KPMG安侯建業今(22)日舉辦2022KPMG第二季讀書會,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在會中表示,疫情衝擊還沒真正遠去,烏俄戰爭又來攪局。通膨大火,在供應鏈持續吃緊下,愈燒愈旺。美國5月CPI,再度來到40年新高的8.6%,而歐元區也不遑多讓,8.1%的CPI年增率,同樣繼續改寫歷史新高。幾近失控的通膨走勢,逼使美國聯準會在6月利率決策會議,不得不自打嘴巴,一次升息3碼。而歐洲央行也一改過往好整以暇姿態,決定加快緊縮貨幣腳步,從7月開始結束購債並升息1碼。

吳孟道說,種種跡象顯示,受制於通膨,市場資金環境,已從過去極度寬鬆轉為加速緊縮。而資金環境的丕變,不僅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也讓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步調,充斥著高度不確定性。更不用說,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作法,猶如傷口上撒鹽,除加深自身經濟下行風險外,也進一步推高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面對如此詭譎多變又撲朔迷離的經濟情勢,他建議,身為全球經濟一份子的台商與本地企業,恐怕還是得及早未雨綢繆、預作準備才行。譬如,加快數位化步調以因應疫後新常態、做好存貨管理來回應通膨壓力、加快市場多元化佈局並建立正確規避匯率風險態度、有效降低地緣政治與匯率波動風險等,都是具體可行的策略。

除了全球經濟議題備受關注外,2022年從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到全球彙整氣候變遷相關資訊的權威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 ),所發布的報告無一不強調氣候變遷綠天鵝的逆襲,以及面對氣候衝擊已刻不容緩。全球已有超過137個國家、5,230家企業加入全球淨零陣線,企業應該從何角度看待此一趨勢可能帶來的衝擊,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副總經理狄佳瑩表示,企業面對淨零趨勢下須掌握的新五力分析:貿易力、獲利力、業務力、風控力與資本力,協助企業在低碳轉型趨勢下提早佈局自身未來競爭力。

  1. 貿易力:歐盟2021年公告實施碳邊境調整制度(CBAM),促使全球各國重要經濟體紛紛開始研議檢討自身的碳邊境及碳定價之制度,狄佳瑩表示,這顯示以往企業所認知的溫室氣體排放已不再僅是環保議題,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將關乎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力。
  2. 獲利力:無論是碳稅或是碳交易制度,今年度實施碳有價制度之國家成長至68個國家,且依據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顯示近兩年的國際碳價都迎來高峰,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碳定價未來將持續上升,在2030年前須達到每公噸50-100美元的水準,這將直接衝擊高碳排產業的獲利能力,她認為,企業需及早規畫此一趨勢下的因應策略,重新檢視成本結構,確保未來的獲利能力。
  3. 業務力:在各方利害關係人之關注與期待下,國際品牌紛紛建立積極的氣候承諾,如微軟期望在2030年前達到負碳排、蘋果於2030年前供應鏈與產品達到碳中和等永續承諾,身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的臺灣企業勢必須與國際品牌客戶站在同一陣線。換言之,能搶先回應國際客戶的減碳需求,就有機會拿到訂單、開拓國際市場;反之,若無法助攻國際品牌達成永續承諾,也將會面臨接不到品牌客戶訂單的壓力。
  4. 風控力:因應國際淨零以及碳有價趨勢,各國政府都在快速布局氣候相關法規。臺灣監管機關各項配套規範也相繼出台,從今年初金管會發布永續發展路徑,明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與查證規範,到即將發布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納入2050年淨零目標,在在顯示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因此,狄佳瑩建議,企業需密切觀察營運所在國家之相關法規發展,將相關政策納入決策、風險控管之考量,才能減緩相關政策對企業的衝擊。
  5. 資本力:受到主管機關高度監理及利害關係人關注的金融業,在低碳轉型趨勢下首當其衝,被視為促使企業達成淨零目標的重要媒介,需逐步掌握並降低投融資標的的碳排放量。面對此一壓力,她認為,未來企業越綠、減碳目標與成效越積極,便越容易自資本市場取得金流支持,甚至可能取得更好的條件降低資金成本;相反地,若高碳排企業未見轉型,未來將成為金融機構的擱淺資產,於資本市場中失去盟友。

狄佳瑩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副總經理
E:ati1@kpmg.com.tw
T:(02) 8101 6666 #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