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 物聯網有望在2019年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

KPMG《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 物聯網有望在2019年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新興科技應用技術持續突破,未來客戶需求及更複雜的供應鏈將會對半導體公司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若是台灣半導體企業能夠善用既有的高科技優勢,把握時機擁抱萬物互聯的世界,並制訂方針以確保未來的營收來源,同時積極正視人才與研發技術短缺的風險,將能盡早在變動的時代做好準備,佔得先機。

1000
phone-xray

KPMG全球近日發佈《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半導體作為互聯世界的支柱,產業前景光明》(Semiconductor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nnected world, the industry’s future is bright)。

調查結果主要發現:

  • 半導體產業領導人有信心該產業未來將作為互聯世界的支柱,在今年度KPMG調查中顯示對半導體產業發展之信心指數達到62。
  • 物聯網(IoT)被評為未來將帶動半導體產業收入增長之首要應用,首次超越了無線通訊,而人工智慧(AI)和汽車產業則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
  • 「研發成本增加」雖被評選為該產業面臨之最大問題,然,「創新與擴大研發」仍被視為是產業發展之首要策略重點。
  • 「人才風險」則被視為是半導體公司成長之最大威脅。

此次受訪之149位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人中,約有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物聯網(IoT)」是提供智慧家電、穿戴式設備和智慧城市互聯之技術,因此將有望取代「無線通訊」成為明年推動半導體產業營收增長之首要應用。目前市面上使用中之互聯設備已超過260億台且持續增加,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近三倍之設備投入物聯網。市場調查公司國際數據資訊(IDC)也預測,全球物聯網技術支出將從今年度7,450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2兆美元。另,60%受訪者認為去年度之主要應用「無線通訊」仍是帶動半導體產業收入成長之重要因素,而「人工智慧/認知/深度學習」及「汽車產業」也分別為排名第三和第四。

KPMG全球半導體產業負責人Lincoln Clark表示,有越來越多規模較小的公司將會成為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指標,而他們特別著重於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之應用。儘管這些創新型公司規模較小,但仍大量投資於新技術之研發,因此可望在未來的產業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在今年度的調查中發現,有64%的受訪者認為創新人才之需求是未來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最大威脅,這種「人才風險」在小型新創公司中尤其突顯,而大型公司也同樣擔心會遭受新興科技之顛覆。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執業會計師呂倩慧指出,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新興科技應用技術持續突破,未來客戶的需求及更複雜的供應鏈將會對半導體公司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然而,呂倩慧認為,挑戰與機會是一體兩面,若是台灣半導體企業能夠善用既有的高科技優勢,把握時機擁抱萬物互聯的世界,並制訂方針以確保未來的營收來源,同時積極正視人才與研發技術短缺的風險,將能盡早在這個變動的時代做好準備、佔得先機。

KPMG《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今年已是第14年,其中包括來自全球11個國家、149位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的回覆,受訪者分別有54%來自美洲、21%來自亞洲、25%來自歐洲及其他國家。今年的調查係KPMG與全球半導體聯盟(GSA)在2018年第四季度合作完成的線上調查。詳細報告內容,請點此參閱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