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榮集團創立於1975年創立,以旭寬企業起家,經過48年的耕耘,成為橫跨紡織貿易、織造染整供應鏈、成衣生產及貿易、策略聯盟四大事業體的大型集團。突破過去紡織傳產的大量使用水與能源、被視為高污染產業,旭榮以科技打造綠色智能供應鏈,從前端流行趨勢、研發打樣、織造、染整、到成衣生產,服務全世界的時尚休閒類品牌,主要客戶包括Adidas、Under Armour、PUMA、New Balance及Walmart等國際知名品牌及零售商。

數位營運,以台灣為中心調控全球產線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越趨複雜的地緣政治,旭榮早已做好準備。藉由內部供應鏈的區隔,無論是歐美客人或大陸客人,都能符合其不同內規需求做好服務。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表示,兩岸關係微妙、大環境衝擊,深耕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數十年的穩健根基,2020年疫情期間,旭榮集團靠著數位營運,透過遠端掌握工廠每一條產線、每一台設備的生產狀態,維持著企業的正常營運,成為少數不受波及的傳統產業。

無懼黑天鵝的襲擊,究竟旭榮是怎麼辦到的?話說從頭,2000年前後,因為新台幣升值、人工成本上漲及中國大陸紡織業興起,台灣紡織業逐漸萎縮,面臨一波出走潮,促使旭榮開始國際化的布局。首先跨足中國大陸,投資布廠進行水平擴張,而後在品牌商的要求下,也開始跨足成衣業,先後到非洲、柬埔寨、越南等地設立成衣廠,完成下游整合,成為公司第二波轉型的契機。

旭榮走向自動化,從勞力密集轉為高科技產業,以台灣作為全球運籌總部整合指揮,即時掌握全球客戶需求,以海外設廠建立短鏈,提供具競爭力的銷售價格,與最佳出貨速度。「優化,再優化,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黃冠華認為,旭榮的企業DNA就是創新,看中產業未來趨勢是永續、綠色與數位化,因此積極布局數位轉型,加速落實永續腳步。

「不要把數位轉型想得太高大尚,而忽略了數位轉型的本質。製造業的本質是生存與獲利,業者應該先思考『轉型』究竟能為企業永續經營帶來多少價值。」黃冠華坦言,傳統產業要數位轉型並不容易,他以旭榮經驗提出幾個決策成功的關鍵點:

首先,旭榮將MIS與IT分割開來,各司其職。MIS資安與系統設備部,著重在資安、硬體設備及網路維護;IT系統專案部則是以軟體開發為主,網羅擅長系統開發的程式設計師。前者負責硬體,後者負責軟體,兩個不同的職能,必須建立更明確分工並互相支援,未來找人才才能更到位子。

接著,旭榮不使用套裝軟體,選擇自建ERP系統。黃冠華認為,畢竟套裝軟體並非完全量身定製,難免有會使用成效不符預期的情況。自建系統可以讓團隊自己掌握核心系統原始碼,日後若有新的使用需求,就能快速擴充。

最後,為了讓開發系統的工程師實地了解使用需求,旭榮讓IT人員親赴第一線,去染整產線當六個月的染工、開發驗布系統時就到產線當驗布人員。「只有當你自己變成使用者,才會知道要開發出什麼樣的系統。」黃冠華說,公司因應這樣的做法給付雙倍薪水,給願意付出的「自家人」實質鼓勵。

打造永續綠色供應鏈,以多項國際認證出口全球

「落實永續,就像棒球,要打出正中直球。」黃冠華巧妙比喻,說明旭榮在永續綠色供應鏈的決心。2009年成立「CSR委員會」、2021年正式改制為「旭榮永續發展委員會」,旭榮以聯合國SDGs為目標,確立改善水與能源的兩大方向,積極取得國際各式永續認證,包括EP100、供應鏈認證、品牌各自要求的認證,「沒有認證,就沒有任何生意可做,一翻兩瞪眼,不如就直球對決吧。」

旭榮建立研發實驗室來強化高階研發、高附加價值的紡織產品,積極節能減碳,黃冠華坦言成本壓力高,尤其每一年要減少碳排,機台能耗減少卻要產能增加,因此,如何增加效率、提升能源使用效力,是旭榮不斷優化的課題。

除了購買綠電,所有廠區設有太陽能板,讓30%的能源自有、燃能水可回收再利用,更透過「旭榮永續季刊」傳送予全球客戶,期許打造綠色供應鏈生態圈,洗刷紡織業的負面印象,為產業帶來友善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正向循環。

黃冠華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