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高峰會上中美再度交鋒,最後決定暫時休兵,雙方繼續談判。為避免受到貿易戰、勞動成本上升影響,許多台商考慮將生產線移回台灣或其他國家生產。台商若考慮取得台灣或其他國家製造的產地證明,到其他國家投資設廠,該如何行動?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丁傳倫執行副總及廖月波協理將從進場、營運和退場三階段為你解說。
6月底在日本舉行的G20高峰會,中美再度交鋒,最後決定暫時休兵,雙方繼續談判。美國雖然暫時不會對其先前所發布之美金3,000億課稅清單加徵25%關稅 ,讓在大陸生產手機、電腦及成衣、鞋類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台商可以稍微喘口氣,但是之前三波清單已經加徵的關稅還是維持,中美貿易戰自去年3月以來已經持續超過1年,許多台商考慮因為貿易戰影響或是勞動成本上升等因素日漸調整產線移回台灣生產或至其他國家生產。
台商遷廠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取得非大陸地區製造的產地證明,以避免被美國加徵懲罰性關稅,首先應了解如何符合該國原產地規則。以台灣發放產地證明相關規則為例,若產品的加工、製造或原材料涉及台灣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則以在台灣境內產生最終實質轉型者視為台灣原產,實質轉型指的是原料與貨品稅則稅號前六碼相異者,或在台灣附加價值率超過35%,或特定貨品符合國貿局公告之重要製程。此外,台商遷廠熱門地點越南及泰國等,也有類似產證規則。
但KPMG安侯建業廖月波協理提醒因為產品是要進口美國,要注意美國海關是否能同意該認定。美國法規對原產地認定並未訂定有細部規定,海關會以個案不同之情形,依照一般性規範與法院判決前例進行判定,建議台商遷移產地生產仍要注意完成實質轉型,取得當地之產地證明,以因應美國海關可能之質疑與查核。
遷廠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從選址到實際量產需要規劃許多細節。KPMG安侯建業丁傳倫執行副總建議,若考慮到其他國家投資設廠,可從進場、營運和甚至將來退場或吸引新投資人方面思考。
進場階段
營運階段
退場階段
美國公布的加徵25%關稅的美金3,000億元清單暫緩,惟建議台商不論是因應前幾波加徵的關稅或是因為產業鏈的移動而進行價值鏈調整,透過重新組合集團企業的功能、資産和風險以節省稅務和關務成本,也應定期評估其風險,以作為因應調整。丁執行副總也建議也可考慮進攻新興市場,開拓新客源,降低受兩大經濟體或是其他地區貿易戰的影響。
作者
丁傳倫 執行副總
廖月波 協理
© 2021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係與瑞士法律實體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相關聯的 KPMG 獨立成員機構網路內之成員機構暨中華民國法律下之合夥組織。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