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至今仍為全球復甦之路埋下不確定性因子,全球經濟形態在這場「戰疫」中發生了轉變,KPMG安侯建業今(16)日出版《大流行病下變動的經濟輪廓》報告,分析在大流行病下,當前美國在貨幣政策、薪資變動、工作型態及整體經濟的變化情形。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關春修表示,新冠疫情加速產業鏈重組,過去台商絡繹西進,大舉在中國布局,但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世界秩序解構重組,台灣如何維持供應鏈重要地位不變,不能只有鼓勵台商回流,還要協助台商重新海外布局。她說:「美國作為台灣新東向策略聯盟夥伴,台商應對其整體國家政策及經濟變化有所準備,才能深化台美合作機會。」

KPMG經濟學家就當前情勢進行之預測及分析說明如下,提供赴美投資的台商有洞燭先機的機會。

政策工具及實際表現

因應疫情下衰退的經濟,美國採行了量化寬鬆 (Quantitative Easing,QE )的政策並搭配相關的財政政策,希望能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股源頭活水。眼見政策奏效之際,2021年第三季又面臨Delta變種病毒的肆虐,使經濟再度面臨考驗。市場與論出現對QE何時退場進行討論和預期,亦對通貨通脹何時出現緩解表達關切。

翻開過往大流行病史,我們從中找到政策運用及其影響所造成的相同和相異點。仍而,當前的大流行病,隨著時間和範圍擴張已漸漸改變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經濟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儲蓄率提高、勞動力降低、實際利率降低、工資提高、財富受到損害、資本支出減少,並伴隨通貨膨脹。

大流行病下變動與趨勢

數據顯示遠端工作比例低、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經濟最容易受到影響。此外,大流行病造成的供應瓶頸在新興市場最為嚴重,同樣也為長期依賴新興市場供貨的已開發國家帶來風險。

就未來薪資變動,對於需回到工作崗位的低薪工人而言將預期工資看漲。而教育程度高者享有遠端工作的優勢,對於必須回到工作崗位的人更易受到大流行病對健康和經濟的影響。工作地點彈性高的公司較具工資議價力,因為受訪者希望在疫情下能夠持續在家工作,願意接受5%的減薪。由短期和中期的數據顯示多數消費者認為價格上漲僅為過渡性的,意味著價格上漲是由一次性因素造成的,如大流行病,而非結構性/長期性造成的。

世界經濟走向

展望未來,服務業的勞動供給及通貨膨脹的速度仍受疫情影響。亞洲嚴格的COVID政策將波及世界大港口的貨物運輸,原料不足造成生產短缺更危害到全球的供應鏈、商品價格和需求,並減緩許多經濟體的復甦。變種病毒肆虐,美國經濟數據顯示GDP將下修甚至比預期更為嚴峻。反之,若經濟從大流行病復甦,達二戰以來的高儲蓄率將促使被壓抑的消費力大量釋放,導致GDP增長率高於潛在GDP增長率,預期美國經濟在未來三年保持成長。同時,預期技術擴散將有助於加速推動生產力,使增長超越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時期。

關春修指出,整體而言,疫情能否得以控制決定各國經濟復原的速度,當前對於疫苗交付速度的不確定性及新興經濟體因缺乏足夠的財政、貨幣和衛生支持,迫使全球經濟面臨在短期內恢復的挑戰。再者,隨著發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現象,疫後如果不藉提高生產力和提高勞動參與力來化解,必然降低未來的經濟增長率。除此之外,對於氣候變遷和去全球化等議題,應正視時間緊迫性,以正確且即時的行動來執行。

她提醒對欲前往或已在美國投資的台商企業以勞力密集且員工多數必需留守原工作崗位者,勢必面臨工資成本上漲及缺工的壓力。因此,就長遠經營角度應考量適時轉型或輔以機械替代人工的方式以節省成本。此外,KPMG 經濟學家就通膨觀點與政府官員分析結果一致,對於通膨均認定為短期現象,仍而通膨造成國際原物料價格飛漲,也會使得國內部分產業經營遭遇挑戰,目前美國聯準會將逐步調整其政策,因此這股漲價潮短、中期內應會延續。

關春修

審計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