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資金回台專法已於今(110)年8月14日施行期滿落日,緊接而來要面對的,就是最快可能在2022年生效施行的受控外國公司制度(以下簡稱CFC制度)。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洪銘鴻建議,台商個人在針對CFC制度進行任何調整之前,完整評估五現況,及早相關準備文件才能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決策。

1. 充分了解CFC制度施行後可能面臨的課稅問題及風險:

洪銘鴻說明,CFC制度是針對生效後之當年度盈餘才有視同分配問題。因此不必因為目前已累積在帳上之大筆資金,而擔心會有立即性之所得課稅影響,反而應進一步了解該境外公司歷年產生收益之性質、原因及金額,以綜合判斷可能衍生之租稅負擔。

舉例而言,個人透過境外公司持有國內未上市櫃之家族公司股權,縱然國內公司分配盈餘予境外公司時要先扣繳21%稅額,且該扣繳稅款不能扣抵境外公司盈餘因CFC制度視同分配予股東之最低稅負,而造成重複課稅。但在個人海外所得最低稅負與國內來源所得綜合計算下,其實質有效稅率並不必然一定大於個人持股(最高28%)。因此,CFC制度雖然會導致原先股利不分配予個人之免稅或遞延課稅效果消失,但實際會產生之稅負影響,仍應視個案情形判斷才能掌握其影響結果。

2. 研擬調整之因應對策:

透過境外公司轉投資中國大陸為例,在CFC制度生效後,大陸公司盈餘分配除當地10%預提所得稅外,因視同分配予股東可能再衍生20%之最低稅負,惟若調整成個人直接持有大陸公司股權,大陸公司盈餘分配屬個人綜合所得稅課稅範圍,可能面臨最高40%之稅負,故調整成個人持股反而可能較為不利。洪銘鴻建議,若是個人透過境外公司轉投資境內外營運公司股權等情形,則應評估調整前後對盈餘分配可能衍生之稅負效果。

而部分透過境外公司進行三角貿易以保留部分利潤於免稅地區的台商,因在CFC制度實施後,往後該公司之利潤均面臨直接課徵股東稅負之問題,且以往保留於該公司之利潤,亦可能遭國稅局以非常規交易甚或以經濟實質課稅原則進行補稅處罰,洪銘鴻建議,台商宜儘速依實際交易情形,調整營運模式,以降低可能之風險。

3. 試算調整過程可能衍生之稅負,避免一次性稅負成本過高:

延續上述個人透過境外公司轉投資大陸公司之情形,若擬調整成透過新加坡公司持有大陸公司股權以適用租稅協定下盈餘分配之優惠稅率,洪銘鴻建議,應一併評估大陸公司股權移轉,可能衍生當地繳納資本利得稅負是否過高,以避免未來節稅效益難以彌補因調整而發生之一次性稅負成本,反而得不償失。

4. 調整應避免陷入單點迷思,宜通盤考量整體稅負效益:

另針對個人透過境外公司持有國內家族公司股權為例,若僅考量每年盈餘分配之扣繳稅款,加上CFC視同分配課徵個人最低稅負之重複課稅問題,而將持股架構調整改由個人透過國內投資公司持有家族公司股權。雖然每年因盈餘分配衍生之股利稅負降低,但因盈餘一直保留在國內投資公司不再分配予股東,導致股權價值在逐年累積之下水漲船高,反而可能衍生未來傳承時之鉅額財產稅負(遺產稅或贈與稅)。洪銘鴻建議,在調整時宜進行整體性的通盤考量,才能真正達到最優化的租稅效益。

5. 因應實施後申報之應備文件,超前部署避免措手不及:

在 CFC 制度申報應備文件上,往往存在因資金往來複雜而衍生潛在稅務風險,若不預先釐清相關資金來源、發生時點及性質並備妥相關資料,未來面臨申報時恐因措手不及而導致查核風險大幅增加。洪銘鴻建議,應儘快與會計師等相關專業人士充分討論並事先備妥資料,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因應,必要一併考量是否先行自動補報繳以避免受罰。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副總經理張智揚提醒,在過往的服務經驗裡,最怕遇到客戶因資訊不充分的影響,即倉促決策而做出不當調整,除可能面臨更高的查核風險外,事後往往面臨更高的補救成本。因此,在面對CFC制度可能造成之衝擊,應該先建立正確的思維邏輯,按部就班進行必要之評估作業,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取代過往隱匿資訊的鴕鳥心態,才能在CFC制度上路後,繼續稅得安穩而無後顧之憂。

Rick Hung

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

KPMG in Taiwan

Email

張智揚 
稅務服務部副總經理
Eyangchang@kpmg.com.tw
T
(02) 8101 6666 # 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