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三個字,從來沒有一刻,比此刻更為複雜。在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眼中,當前科技業面對的,不僅是一場供應鏈的重塑運動,更涉及全球化的典範轉移,韌性,是這個不確定年代,供應鏈管理最重要的關鍵字。

中美貿易戰、疫情衝擊,供應鏈從單一轉為多元

個人電腦問世以來,供應鏈逐步從在地化、發展到全球化,陳俊聖以他30 多年的歷練指出,「成本」,一直是過去供應鏈全球化的核心:一個廠商如何在全球的範圍裡,用最便宜的成本,買到需要的原料與資源,然後把製造完成的產品,賣到最高價值的地方,「這是全球化概念,最一開始的定義,」他說。

然而,三年前,這個核心,卻被兩股力量重新改寫。第一股力量,是中美貿易戰。當美國為了對抗中國、豎起關稅高牆,引發已是全球工廠的中國,其境內業者往其他區域做產能轉移,因為如果不轉移,產品將因稅負而增加成本,「造成整個供應鏈必須要有plan B !」陳俊聖指出。

他口中的plan B,就是把集中在單一的供應鏈,分散到多個以上,藉由多元化、分散化,消弭國際政治風險,「plan B 並不是最理想的…但是,為了要適應貿易戰,變成必須要有plan B。」陳俊聖指出,這個時候,供應鏈全球化的課題,也就這麼從成本為導向,過渡到「必須將風險納入考量」。

去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成為重塑供應鏈的第二股力量。當各國陸續封城,造成供應鏈斷鏈,陳俊聖指出,這段時間,各大品牌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讓產品的生產不會因封城而中斷?如何增加供應鏈的韌性?「原來(供應鏈)的關鍵字是成本的最佳化,但現在的關鍵字,是韌性。」他說。

今年,由於印度、東南亞疫情升溫,導致全球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又再上升,但陳俊聖認為,供應鏈多元化的趨勢雖然製造商以最佳化成本為考量,「但風險太高,你永遠要有plan B,甚至plan C 的存在!」

對於宏碁而言,則不僅要求組裝廠座落在不同地區外,為了增加韌性,目前宏碁的採購團隊,也正在半導體等上游零組件做多元化供應商(multiple sources)整合的動作。

這件事,將是一條無止盡的道路,「韌性不是 0 跟 1 的問題,而是1 跟10,是你『多有』韌性?而不是你 『有沒有』韌性?」陳俊聖說。

除了供應鏈外,許多業者為了企業本身的韌性,也紛紛加速內部的數位轉型。

陳俊聖觀察,這波數位轉型的需求,來得「又急又快又猛」,他以集團旗下專攻數位轉型服務的公司「宏碁資訊服務」為例,「以前我們一個案子做兩年做三年,現在是幾個月就要交件了!」而且,連政府都不例外。

翻轉思維,讓 ESG 成為創造利潤的生意

面對企業視為另一個風險的氣候議題,宏碁雖然同樣是用ESG 的角度切入,但它的思考,卻是公司「怎麼樣 使ESG 創造價值?而不是增加成本?」與一般企業的想法,有著相當大差異。

「ESG 怎麼變成一個生意?」是陳俊聖認為企業實踐ESG 的路徑。之所以會這樣思考,他的感想是,「當ESG 變成『成本』的時候,做為一個CEO 你會想很久,當它是一個 self-fulfilling 的過程,就變成一個非常健康的正向循環。」

譬如使用100% 的綠能,企業的成本必然上升,此時,如果不能同時間再長出能彌補利潤的生意,企業的競爭力必然衰退,「永續沒有那麼簡單,你不只要保護環境,而且你還要有賺錢,你的公司才能永續,不然你就是不永續!」他說。

「ESG 如果不會賺錢,就會變成一個成本,那它一定走不遠。」陳俊聖指出。宏碁的解方,是一條以「Aspire Vero」為名的系列產品。今年十月,這個訴求使用消費後再生塑膠(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s)打造產品的系列,擴及筆電、桌機、螢幕、滑鼠等配件,陳俊聖說,這個初衷,是ESG,但宏碁把它進一步轉化為能創造價值的產品,「我們把ESG 變成一個生意,而不是一個高大上的口號而已。」

宏碁董事長 陳俊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