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美貿易戰讓企業經營「兩頭燒」,是全球CEO管理最大難題之一,不只讓近年營運難度提升,也讓未來幾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大增。不過,一向以穩健經營風格聞名業界的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今年前三季營收卻逆勢繳出史上最好成績,台達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黑天鵝太多,所以未來兩三年景氣很難預測。」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說。對企業來說,世界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環境總是一直在變,不能放掉的,是最核心的基本功-即使在變動大環境中,依然能將員工與客戶需求都照顧好,並且不因疫情就中斷最重視的研發工作。

打好經營基本功,看準市場趨勢、投資未來商機,就是台達走過疫情,克服貿易戰的關鍵。

台達以全球化布局、分散式生產 應對 貿易戰

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戰,成為全球企業無法迴避的經營風險,也讓許多電子製造業者思考,如何在世界工廠中國之外,增加新海外據點。

「台達一直持續強化全球生產布局,減少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同時貼近當地客戶。」海英俊說,面對貿易戰,台達是最早做出因應措施的台商之一。例如台達在2019上半年就收購了泰達電(DET),強化在東南亞、印度及歐洲斯洛伐克的生產能力;以及即將完工的南科新廠、興建中的印度新廠,都是戰力堅強的生力軍。

海英俊認為,中美貿易戰帶給企業的訊息愈來愈清晰,就是分散生產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客戶的市場在哪,就必須設法靠近,並具有高度彈性能快速反應,才可以配合客戶需求,達到少量多樣的彈性製造。

彈性生產的另個利器,則是智能製造。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工成本將持續墊高,同時勞工流動率高、技能無法累積,都顯示智能製造勢在必行,台達也把在中國大陸推動智能製造的經驗導入泰國廠區,已經看到效果,提升了台達泰國廠的毛利。

全球新冠疫情 加速數位轉型力道

至於今年冰封全球的COVID-19疫情。台達從十多年前的SARS抗疫汲取教訓,在年初疫情爆發開始,第一時間就宣布成立防疫小組,由永續長統籌管理。「台達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保護員工及家屬的健康與安全,其次才是維持生產及營運的運作,」海英俊說。

台達的防疫辦公室,對台達全球各廠辦發布防疫計畫與標準作業流程,密切追蹤疫情發展並即時應變。同時,也調度防疫物資供全球員工抗疫;嚴格做好體溫量測、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等防疫措施,確保工作健康與營運持續。

在採購部門,針對不同料件分析缺料風險,並與主要供應商緊密合作,以確保供應鏈穩定延續,降低對產能的衝擊。以主要生產基地大陸廠區為例,在2月10日就符合當地政府要求開始復工,一個月內員工返崗率高達九成。

做好防疫基本功外,台達也積極掌握疫情下的新商機。

從資料中心到防疫產品生產,都讓台達得到成長的新契機。看準居家工作(WFH)需求增加,帶動台達NB、PC相關的電源、散熱產品出貨。而遠距工作帶動的大量資料傳輸,也讓資料中心相關產品需求增加。此外,台達工業自動化業務,有不少訂單來自口罩廠、呼吸器生產商等。

由於掌握到市場新需求,確保供應商出貨,及台達自身工廠能夠穩定生產,帶動台達今年9月與前三季營收,雙雙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事實上,疫情反而讓數位轉型更加加速!」海英俊認為,疫情迫使人類習慣居家工作或遠距教學,慢慢發現,其實不需要面對面也能做很多事。此外,結合IT科技的遠距娛樂也以驚人速度發展中,台達投入多年的數位轉型,都在疫情期間得到回報。

數位轉型腳步加速,不受疫情拖累

「未來幾年,電動車、智能製造、5G、IoT、資料中心、綠能產業等大趨勢,都是確定的,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也會隨之快速發展,」海英俊強調,不管有沒有疫情,台灣科技業者都必須更加投入數位轉型工作。

以台達的數位轉型為例,就是從單一產品提供者,轉型升級為解決方案提供者。因此,近年來對軟體、韌體的人才需求量,持續上升。

「教育的投資是最划算的,」海英俊說,過去台灣加工出口區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是因為有優良的技職教育制度支撐,但現在社會對技職體系的重視卻遠不如當年,非常可惜。台達也透過基金會能量,針對技職教育打造公益的線上課程學習平台DeltaMOOCx。

面對未來景氣不確定性,海英俊呼籲,政府對於水電、交通、稅制等基礎設施要有通盤考量,同時優化相關作業流程。

儘管今年碰到疫情來攪局,如果企業本身體質夠好,政府又能打造出良好的環境,企業就能自己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