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永續觀點:建構企業碳資產管理能力

KPMG永續觀點:建構企業碳資產管理能力

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崛起,反映出碳定價機制已成為落實減碳的重要工具之一,而碳排放權的財務價值也不可輕忽。

1000
 黃正忠

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
carbon-asset

2017年11月在德國波昂舉行的COP23氣候高峰會議期間,除如何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的討論廣受全球矚目外,正在等待其國內審批的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畫,也是舉世關注的焦點。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崛起,反映出碳定價機制已成為落實減碳的重要工具之一,而碳排放權的財務價值也不可輕忽。舉例來說,目前全球最大的歐盟排放交易機制於2008年單一年度間交易的碳排放權,價值高達920億美元,彰顯碳交易可達到的市場規模,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商業價值。

 

一旦無形的碳排放權具有足以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的實質財務價值,企業須透過碳會計的處理,開始積極管理碳排放權及其交易活動。碳會計的主要目的,係讓企業本身與投資人皆可清楚瞭解氣候變遷相關政策對於企業營運所造成的衝擊。截至現今為止,除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發佈的標準會計制度(Uniform System of Accounts),針對碳排放權的認列給予指引外,國際上並無一個完整、統一的碳會計制度可供企業遵循。為確保其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順利運行,中國財政部已於2016年發佈「中國徵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邀請參與企業與相關單位給予回饋。此文件中,明確針對碳排放權設置會計科目、探討重點排放企業碳排放權之帳務處理,並說明碳排放權於企業財務報表上的列示與揭露要求。企業建置碳會計制度後,即可有效運用碳帳所呈現之資訊,逐步將碳排放權視為資產進行經營管理。

 

在碳有價化與外部性成本內部化的趨勢下,企業除純將公司碳排放量轉換為公司財務報表內的一個會計科目之外,若要使碳帳能具有管理意涵,可由以下幾點著手,將碳帳深入結合公司的成本會計管理系統,提供管理者整合內外部成本的資訊,協助其進行決策:

 

1. 提升產品碳排放資訊之準確度
依循企業的產業特性,企業應須先盤查與區分內部不同的營運活動、產品與服務產出過程所製造的碳排放量,後續才能將碳排放成本正確分攤到個別的產品與服務上,這對於許多尚處碳盤查起步階段的企業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2. 利用既有成本會計系統與碳帳加以整合
對於尚在起步階段的企業而言,可以由既有的成本會計系統著手,去思考現有的成本項目如人力成本、原物料成本、電費、蒸氣費用等於個別產品與服務上的分攤邏輯,也因此「發電」造成的相關碳排放,即可結合公司既有的成本會計系統分攤邏輯進行分攤,再搭配適當的會計科目,於內部準確呈現碳排放成本的狀態。

 

3. 擬訂碳價格制定邏輯
由於碳排放的單位價格可能會依各碳交易市場價格波動而改變,因此公司應建立一套屬於自身的碳價格制定邏輯,以及碳價格調整的標準流程,作為公司內部碳會計帳的制定基礎。

 

透過上述三個方向,企業即可有效將碳帳與既有的成本會計系統整合,呈現個別產品與服務的內部與外部成本,使碳會計能夠發揮管理效能,促使企業作出最有利的商業決策。未來,當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並成為財務報表上的科目,進而得以在碳市場上進行交易,代表「碳」的商業意涵已經發生轉變,由環境議題整合入企業成本決策考量,再朝向將碳當作「資產」的概念進行管理,透過碳排放量最適化以及市場交易機制,取得真正的「低碳」商機。

© 2024 KPMG, a Taiwan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private English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more detail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KPMG global organization please visit https://kpmg.com/governance.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關於此文內所有資訊皆屬一般通用之性質,且並無意影射任何特定個人或法人之情況。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任何人皆不得在未獲得個案專業審視下所產出之專業建議前應用該資訊。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