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第三期

《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第三期

产业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战略抉择

1000
金融图表

2019年8月16日和9月3日,我们分别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第一期第二期,今天我们推出第三篇解读文章《产业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战略抉择》

背景

2019年7月,《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发布,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标准、股东、资本金、业务范围、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不符合设立标准的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将不被允许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团”等名称。

《办法》对不同资质的 “金控公司”有不同的影响

目前产业金融控股公司的情况比较复杂,除“老三家”之外,还有央企金融控股平台、地方资产运营平台以及民营或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投资及运营平台,这些机构在本文中统称为产业金融控股公司。

《办法》对产业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即实际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金融机构1(实质金控条件)。根据这个标准,我们估算目前国内注册的超过六万家金融集团和超过两万家金融机构2中,能够满足实质金控条件的仅占1%左右。

我们将这六至八万家产业金融控股公司初步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公司受到《办法》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

表1:《办法》对产业金融公司的影响

《办法》对产业金融公司的影响

机构数量为毕马威依据经验数据估算,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出入。

从业务角度理解未来产业金控公司持牌经营的优势和挑战

《办法》要求符合条件的产业金融控股公司持牌经营的出发点,是针对非金融企业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行有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办法》对产业持牌金控的股东资质、资本金、业务范围、投资方向和比例、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产业金控公司的业务经营也设定了诸多限制,这无疑会增加其合规成本。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未来产业金融控股公司持牌经营,不仅有利于突破控股金融机构的资产或受托资产规模限制,也能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混业经营的协同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客户、渠道、运营、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同和共享,使用流动性工具对控股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等。此外,持牌经营的优势还体现在未来监管可能仅准许持牌金控公司整体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表2:持牌产业金融控股公司 VS 非持牌公司

持牌产业金融控股公司 VS 非持牌公司

产业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战略性抉择

《办法》实施后,无论是需持牌金控公司还是无需持牌金控公司(可能将无法保留“金控”相关名称,但符合实质金控条件),都需要在战略层面思考如下问题:

  • 从业务多元化角度看,金融业务本身的吸引力如何?
  • 开展金控业务的内在商业逻辑和目标商业模式是什么?
  • 金融业务之间如何协同,特别是持牌金控如何发挥综合金融牌照优势?
  • 如何做好产融协同,发挥产业金融控股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业务多元化角度评估金融业务的吸引力

2018年国内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中金融企业的占比就超过了50%,虽然近两年金融行业在严控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影响下增速有所放缓,但从整体看金融行业仍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

然而,金融行业结构复杂,不同金融子业态在准入要求、牌照获取难度、资本需求、盈利能力和盈利周期、业务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于产业经济转型,政府和企业负债率高企,金融行业也隐藏着很大的系统性、结构性风险。

此次央行监管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不符合持牌标准的产业金控公司来说,未来业务的管理和经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有必要全面评估金融行业的吸引力,再从战略层面重新思考业务组合中金融业务的定位,以及金融业务布局的策略。

图1:从投资回报角度看,金融行业整体仍然非常具有的吸引力

从投资回报角度看,金融行业整体仍然非常具有的吸引力

理顺产业金控公司的内在商业逻辑

“产融投”一体化是当前布局金融业务的产业集团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金融业务不仅拥有良好的成长性、回报丰厚,而且可以凭借低成本融资和资金运作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金融行业牌照的稀缺性和强监管属性使得产业集团进入或开展金融业务时受到非常多的限制,同时产业特性、资本实力以及集团经营模式也是影响产业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产业集团综合分析金融业运营“红线”、产业发展趋势和集团经营优势,对“产业+金融”的内在商业逻辑、也就是业务模式制定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长远规划。

表3:典型产业金融模式

典型产业金融模式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分析。

实现金融业务之间的协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金融牌照优势

虽然目前金融行业的混业趋势不断加强,但是整体看来中国金融市场仍是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模式,不同金融牌照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金融牌照的功能来看,银行牌照的吸储和综合账户管理功能、保险账户的保障和投资功能、证券的二级市场账户交易和直接融资服务功能等,都有其独特性且互补性很强。

随着金融控股公司持牌经营时代的到来,未来非持牌机构的业务协同作用将会受到严格监管,因此持牌机构在综合业务服务方面将获得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内部一定程度的客户资源共享、运营共享,以及在金融控股公司层面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平安集团作为国内第一家“持牌金融控股公司”已经用实践证明了混业经营协同可以在竞争中发挥巨大的差异化优势。

图2:“中国第一家金控”平安集团的融融协同

“中国第一家金控”平安集团的融融协同

平安集团2018年年报。

深化产融结合,打造产业金融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产融协同不能仅局限于内部销售机会推荐,也不能只是依靠从上至下的行政命令,而是必须建立体系化的协同机制。企业需要明确产业发展战略,挖掘协同效应来源,梳理产业链各环节中的金融服务机会,并设计出“紧耦合”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和金融的“一体化”,即金融和投资服务团队深刻理解产业发展需求,在业务流程、金融产品服务设计及交付流程等方面与产业开展紧密协作,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3:产融协同的核心是“产融投”一体化

产融协同的核心是“产融投”一体化

我们的服务

毕马威金融行业战略咨询服务团队曾为国内外多家金融控股集团提供从战略到运营、从规划到落地的咨询服务。我们在监管政策走向研究、产业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业务经营模式、金融子行业筛选和布局、金融业务协同、产业金融业务协同等领域都拥有深刻的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帮助金融控股公司成功实现战略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 包括银行、信托、金融资管、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

2 长城证券,《补齐金融监管短板,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风险》,2019年7月28日。

© 202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

京ICP备120281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23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