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临近和我国金融开放的不断扩大,即使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银行理财子行业仍在不断积极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平稳前行。

市场回顾

监管政策:过渡期延长,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 监管政策相继出台,资管新规平稳过渡。为保证资管新规的平稳落地,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但同时,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多项银行理财相关政策,资管业务的规范化转型加速。

机构设立:股份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加速成立,外资成为市场新生力量

  • 市场玩家争相布局, 股份制和城商行渐成机构设立主角。截至2020年底,已有逾30家银行和机构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计划:24家获批筹建,20家正式开业,包括5家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3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与2019年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成立主体的情况形成对比。
  • 外资入局重塑竞争格局。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于2020年9月正式开业,贝莱德建信理财和交银施罗德理财也已获批筹建。外资成为理财子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竞争格局正悄然改变。

市场整体:产品规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分化初现

  • 产品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3,265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15.0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市场募集资金的12.11%。存续产品数量3,627只,存续余额从年初的不到万亿元,迅速增长至6.67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市场当月募集资金的比例也从年初的4%左右,迅速上升至25.79%。

图: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当月募集金额及占比(截至2020年底)

继承与创新
  • 行业分化初步显现。在注册资本方面,在已披露的23家理财子公司中,100亿元及以上的有4家,50~100亿元间的有10家,低于50亿元的有9家。从业绩表现上看,根据2020年上半年披露的数据,理财子公司的ROA普遍处在0.5%~4.5%的区间,但盈利能力分化初现,招银理财ROA高达21.3%。平安理财也表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图:2020年上半年11家理财子公司规模及业绩表现

继承与创新

理财产品:开放式、固收类占绝对主导,“固收+”增长显著,产品期限拉长

  • 存量产品持续压降,自主发行主体凸显。截至2020年底,理财子公司自主发行产品规模占存续产品的80.29%,理财子公司已成为经营银行理财业务、发行理财产品的主体。
  • 开放式产品占据主导,“理财之王“当属固收。截至2020年底,开放式产品存续余额占理财子公司全部产品的80.61%。固定收益产品占92.26%。大部分理财子公司借由“固收+”产品增厚收益,吸引更多客户资金,并逐步借由FOF、MOM、委外等形式探索权益资产的投资。但目前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较少,权益投资仍以混合类产品中的权益资产投资为主。
  • 期限匹配从严要求,投资期限略有拉长。截至2020年底,期限一年以上的产品存续余额占比高达78.40%。尤其是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产品期限拉长有助于在严格遵守期限匹配要求的基础上,配置非标和权益资产,提高整体收益率,同时平滑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和产品规模的影响。

销售渠道:母行渠道为主,交叉销售提速,而自有渠道建设尚处探索阶段

  • 母行代销至关重要。母行依然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不少头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基于母行较强的渠道优势,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以母行为主,直销、同业代销为辅”的渠道策略。
  • 交叉销售显著提速。部分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除母行渠道外,积极通过在他行平台代销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尤其在《理财销售办法》出台后,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出局,行业交叉销售提速。
  • 自有渠道悄然试水。部分理财子公司探索手机App、官网等自有渠道建设,但直销渠道的销售贡献有限,短期仍以拓展外部代销合作为主。

未来行业展望

监管政策: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收官阶段, “一行一策”保障平稳过渡 

  • 资管新规过渡收官。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将正式进入收官阶段,监管“一行一策“的政策方向明确,将保障各行净值化转型的平稳过渡。
  • 补充政策持续出台。在配套政策方面,预计2021年仍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补充政策,重点可关注现金管理类产品和理财子公司流动性管理新规。

机构设立:第二阶段拉开帷幕,城、农商行和外资或成主角,独资与合资形式共存

  • 城农商行合资设立或成可能。独资合资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全面步入第二阶段,设立主体将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但由于10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给许多中小银行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未来不排除由多家中小银行合资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可能性。
  • 外资加速合资理财子赛道布局。汇华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的相继入局,充分显现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决心。对于外资资管机构而言,通过合资理财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是一条不错的赛道,是否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跟进,也值得密切关注。

市场整体: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分化加剧,头部效应日益凸显

  • 政策红利助推行业增长。理财子公司当前享有一定程度的政策红利,随着更多机构入局,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 强者恒强加剧行业分化。各机构竞争格局方面,预计受产品风控、销售能力和渠道基础不同的影响,规模效应将日益显著,行业分化将可能进一步加剧,规模优势突出、投研能力强的大机构将进一步侵蚀区域性银行的市场份额。

理财产品:“固收+”产品仍是主力,权益投资由委外向直投过渡,政策红利下的主题产品或成市场新热点

  • 固收主体地位稳固,“固收+“实现延伸可能。基于银行客户普遍偏好稳健投资的特点,固收类仍将是理财子公司产品的主要投向。尤其是“固收+”产品能满足投资者对“低波动、高回报”产品的需求,预计短期内仍是主力军。未来还可通过“固收+”更多地加入大类资产配置,有效提升组合收益、平滑波动,对当前投资策略进行拓展和延伸。
  • 权益投资逐步完善,主题产品备受关注。在权益类投资的布局方面,理财子公司因受限于投资经验不足和投研能力不够完善,预计短期内仍以FOF模式为主,未来将逐步由委外转为直投模式。此外,未来一些政策鼓励的主题产品,如ESG主题、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养老和海外投资等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 合资机构扬长避短,跨境投资优势凸显。对于合资理财子公司而言,如何充分借力外资股东在跨境、权益和另类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相关领域的投研能力,将成为其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突破口。

渠道建设:“渠道为王”成为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竞争的主题之一,“交叉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 渠道为王为制胜之道,交叉销售成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局,流量的搏杀将更集中在对外部销售渠道的布局上。考虑到原母行渠道基础和销售水平不尽相同,自建新渠道在短期内很难迅速做大;同时部分银行丰富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手段,短期内将更依赖于代销他行理财产品,因此跨行交叉销售是大势所趋。
  • 直销代销或双轮驱动,流量争夺将更多元化。有条件的理财子公司将加大直销渠道(特别是线上渠道)的建设和拓展。中短期内渠道建设和拓展能力将成为直接影响业绩表现的决定因素,但长期来看,理财子公司业务将由“直销+代销“双轮驱动。

理财子公司发展建议

  • 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明确差异化战略定位,强化自身品牌特色,不同规模的理财子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业务发展策略
  • 构建覆盖大类资产的投研能力: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建立覆盖主要资产类别的投研体系
  • 搭建多元化的产品货架:短期以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设计能力,长期积极布局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打造全风险偏好产品体系
  • 探索代销直销渠道拓展: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积极拓展代销渠道,并考虑布局和建设直销渠道
  • 强化稳健型的风控管理:尽快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与母行的风险隔离
  • 打造合作型的理财生态:积极打造“理财生态圈”,借助市场合作伙伴形成各方能力的互补
  • 借鉴外资机构的领先实践:抓住政策红利,学习引进海外成熟的公司治理、丰富的产品布局、完整的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

联系我们